学徒的心得(3)——如何看待父母说“不要跟人家比吃穿,要比就比成绩”?

2020-05-03 1 作者 墨冰土

“不要跟人家比吃穿,要比就比成绩。”许多父母都喜欢这么说,过去我父母也常这么说,但我一向不认同这句话。

 

不论比什么,一旦把人生的安全感、幸福感建立于比较一些外在标签上,人会很容易迷失自己。

我见过太多因为执念于比成绩,而陷入极大痛苦乃至绝望中的穷孩子,他们都曾是“比成绩”的赢家。

穷人家父母喜欢这么说,是基于对穷人缺乏其他出路的客观认识,以及对成绩优秀的子女超越父母、改变命运的未来,寄予一种美好而简单的想象。但又恰恰因为他们从未在比成绩这事上取得过多少胜利,也就接触不到那些真正的学业优胜者,对于优胜者(也即许多穷人眼中的“逆袭者”)之后会遇到什么,他们一无所知。

越优秀的穷孩子,他们与父母的人生道路越是注定没有重合度,父母所能给的有效指导与保护也就越少,所带来的阻碍与误导却越多。若不加选择地听他们的人生经验,可能很危险。

如果你上学时心中最重要的念头就是比成绩,让我告诉你,接下来很可能会遇到的事:

你在小范围内还算优秀,但“成绩优秀”的人很快会进入一个整体更优秀的圈子。很大概率,你会发现自己越努力,就越痛苦。

许多小学时的第一名,到了初中变成平庸学生;初中时的第一名,到了高中变成平庸学生;高中时的第一名,到了大学变成平庸学生;大学时的优秀学生,到了研究生阶段变成平庸研究生,或者到社会上变成平庸的社会人……

过了本科阶段,越往后的事,越不取决于个人努力,甚至不取决于个人能力的高低。取得多大成绩,很大程度上不在个人所能控制的范围,于是很多曾经的优秀学生,尤其是没有好家境/运气的那些,将体会到一种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。

因此,这类悲剧尤其常见于出身贫穷的好学生,他们大都信仰那些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。

前一个阶段在小范围内越优秀、越执念于比成绩的人,每次进入新的、成绩这一指标上更优秀的环境后,越可能被巨大的落差所带来的暴击摧垮。

意志力被摧毁后,有些人甚至不能维持“平庸”这个水平。因为他们拼命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,又眼看着身边有那么多轻而易举就超过自己的人,尤其当那些人拥有更好的家境、资源、天赋、运气等自己不可能通过努力来弥补的条件时,久而久之,他们极易丧失努力的动力,导致每况愈下,恶性循环。

可怕的是:只要你真的成绩足够好,你会发现这个不断进入更优秀的群体、自信心受到挑战的过程完全不可避免。要保持成绩上的相对优势,从而维持同等的自信,就会像走钢丝一样,呆的时间越久,越难不掉下来。

到了某一步,还能否重建自信,就看你的造化了。

一个现实例子就是:北大清华出来的人,统计上更容易缺乏自信。

另一方面,若你见到一个大学成绩平平的top 2毕业生,心理基本健康,人格也在不断成长,越来越健全,他/她的抗压能力一般会显著强于其他学校出来的人。

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才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天才,体会到什么才是“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”。在20岁前,他们就不得不经历一整套三观的摧毁与重建过程。想要活下去且活得好,就不得不建立起不依赖于比成绩/出身/金钱/地位……就能获得持久安全感的三观,以及一整套生活方法论,让自己强大到足以抵御种种世俗标准的倾轧,还有未来必然会遭遇的多重打击。

这些任何磨难也摧毁不了的人,世俗意义上或许也很平凡,却早就看透了比成绩/财富/地位/美貌……这类事的虚无本质,抓住了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在乎且不易被夺走的另一类东西。他们是被极端残酷的“自然选择”筛出来的大魔王。

之所以那些过分执着比成绩的人终究会遭遇一个巨大的难关,是因为当他们习惯了必须有某种显而易见的指标拿来与人比,才能确认个体价值的这种思路,会对内心真正喜爱的事情和许多本可以拥有的生活乐趣丧失感知力。

这样一来,当你在人生中到了某个阶段,几乎必然地失去比成绩(或财富地位)的优势时,你会发现连可以支撑自己的东西都没有。或者说其实可以有,但你却不知道那是什么。

一旦失去“成绩”优势,又没有其他可支撑自己的精神动力源,你甚至会饮鸩止渴地寻求下一种能用来与人比的指标,延续这个必然走向痛苦的过程。

一味执念于“成绩”之人的“成绩”越好,遇到这个难关的时间就越晚,失去优势、失去对人生的掌控力这件事,就会具有越大的毁灭性。

我身边许多名校生,按部就班地一路比成绩走过来,到了博士阶段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科研,过去只是因为成绩好,误以为自己喜欢,或者喜欢却也没机会继续做科研(其实都很正常),就转去最赚钱的行业——IT/金融。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这么选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许多人一直以来被好成绩带来的表面满足感所惑,并没发掘过自己真正热爱什么,这种情况下,选个最赚钱的总不会错。

然而同样是做某知名大公司的程序员/金融精算师,同样拿着差不多的高薪,不同人的生活状态,却有天壤之别。

有些人说起自己的工作,整个人都在发光,脑中总在计划着新的有趣/有意义之事;另一些人的双眼则是暗淡无光的。

区别就在于前者在实现自己心中真正认可的价值,后者只是在完成另一种不断“比成绩”带来安全感的过程。

但升职加薪这类事总有上限,身边总有比自己“成绩”更好的家伙。这种无奈的现实,可能让人变成一个自己过去所鄙夷的、被嫉妒的酸水撑爆的、低劣的恶人;或者在更多情况下,失去少年心,变成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麻木不仁之徒。

当一个人体会不到对自己事业的认同感,在工作外的生活中,也没能找到足以支撑自己的另一类“事业”,他/她就很容易停在某个阶段,精神上得不到成长,更不可能拥有持久的满足感。

若是人到中年,或心态上接近中年的阶段,精神上遇到这样的困境,有些状况比较严重的人,不光思想水平停滞不前,还会沉迷于奢侈品以获得外来的正面响应,或是纵情于声色与烟酒等简单粗暴的神经刺激,陷入一种明知无法得到真正的精神养分却又停不下来的可怕循环。

更可怕的是,在这套价值体系中过了大半辈子的人,经过多年圈子筛选,身边多数也是信奉这套价值体系的人。所以他们很难再去相信另一套体系的存在与合理性。纵然极度痛苦,他们也几乎不会主动尝试更新自己的三观;就算有少数人做出这种努力,也会被身边的整个环境所否定。外加到了一定年龄,生活各方面趋于稳定,背负的现实责任越来越复杂,人生的可变余地越来越小,他们也就极难跳出糟糕状况了。

题主还很年轻,还有很多可能性,有机会去把握自己的人生。所以,不要去比吃穿用度,也不要比成绩,也不要比外表、比名气,不要让一颗灵敏的心被那些浮华的标签所蒙蔽。

当然,任何人都免不了时而在意一下这些东西,但是应该时时提醒自己,不要沉沦于此,在意归在意,不论如何都应去探求、守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。

所以要认识自己,问问自己未来真正想要什么,想要的东西是否有可行性,排除掉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,根据自身条件,计划好一套实现想法的步骤,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目标、完善计划。

逻辑应该是:为了达到某个目标,对多数穷人而言,努力学习,拿到一个好成绩,是现阶段可选范围内的一种有效手段。

一定记住,之所以应该追求成绩而非吃穿,只是因为这是种更有用的手段。至于成绩本身,和吃穿一样,并无真正的价值。标签而已,零与零,没有哪个更高级。

所以在追求成绩时,应该和过去的自己比,这样可以鞭策自己得到更好的成绩,或是其他方面的有益成果。你会发现自己不断离实现真正的目标又近了一点点,从而获得一种绝对踏实的价值感。

这样,就不会为比不过别人而沮丧,也不会因为一时能比过身边所有人就沾沾自喜。

不要执迷于通过比较某种外显的指标,去获取一种注定不能长久的安全感。

此外,看见好多人说孩子吃穿不好是家长的问题,言语中似乎怀有极大的愤懑。不,吃穿不是家长的“问题”,是一个须要接受的现实。家长并无义务给孩子提供比得过他人的物质生活,更何况“比身边人更富”并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的。变富后,仍会大概率进入一个更富的圈子,从而丧失比较优势。即便在小范围内最有钱,如果孩子因为比其他孩子吃穿更好,就自认为高人一等,也很危险。

时代进步得太快,由于条件所限,多数人的父母,大概率比他们的子女要更无能、更愚蠢、更丑陋。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。就算不能接受,责问两个比自己更无能的人,也于事无补。既然无用,就无须责问第二次,这不明智,也很残忍。

父母已然老去,我们却还有更多机会成长,所以该是子女努力变强的时候了。真正的强者,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接受父母,也就能找到一种方式,或远或近,与他们相安无事地共存于世。